学术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要事概览

刘树森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

       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2019年7月18日至19日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史料、概念与细节: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创新,由牡丹江师范学院承办,来自国内五十余所高校的一百余位代表与会。

 

 

       刘树森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在年会的开幕式上致辞,并做了题为《赵景深与中国早期的澳大利亚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大会发言。刘树森的论文主要讨论我国早期的澳大利亚文学传播与研究,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三十年代澳大利亚文学在我国的传播与研究,尤其是探讨了外国文学翻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戏曲研究家、教育家、出版家赵景深(1902~1985)缘何从1929年开始关注现代澳大利亚文学,以及他在对这一遥远而年轻的国家的现代文学发展状况进行介绍与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价值和意义等。
       作为实证性的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对澳大利亚认知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包括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在绘制世界地图方面对澳大利亚的介绍,以及19世纪初叶,随着英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基督教传教士陆续来到香港、广州等我国的沿海地区以及马六甲等周边其他国家的区域进行传道及《圣经》翻译等相关的宗教活动,包括创办和传播中文及其它语言的报刊,我国近现代的报刊也得以出现和发展。论文指出,近现代我国出版的英文等外语报刊,在中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较少关注上述外语报刊及其内容,已有的研究大多为新闻传媒历史的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些研究的盲角与薄弱环节,例如其中有关外国文学在我国近代的传播与研究的相关内容始终鲜有关注和研究。
       通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论文指出至19世纪末叶,我国已对澳大利亚具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包括地理、气候等自然特征、人口、种族、社会状况、政府、矿产、农业、贸易、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1898年《北华捷报》刊载了澳大利亚小说家盖伊•纽厄尔•布思比(Guy Newell Boothby)的短篇小说“Uncle Joe’s Legacy”,成为近代最早介绍到我国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论文还提及最近有研究显示,清末民初共有20部/篇澳大利亚文学的中文译作问世,其中包括长篇小说。
       此外,论文认为赵景深之所以率先开始关注与研究澳大利亚文学,与20世纪初叶“世界文学”的概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与接受密切相关,1924年亚洲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作家泰戈尔访问中国,为我国对世界文学的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换言之,赵景深是将澳大利亚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予以考察和研究,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了文章《现代澳大利亚文学》,文中的内容一方面概述了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主流特征与发展趋势,另外也介绍了若干位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与诗人。这篇文章为我国最早研究澳大利亚文学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20世纪二十和三十年代,赵景深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世界文学的著述,其中包括《最近的世界文学》(1928)、《一九二九年的世界文学 》(1930)、《一九三零年的世界文学》(1930)、《一九三一年的世界文学》(1931)、《現代世界文坛鸟瞰》(1932)、《现代世界文学》(1932)与《西洋文学近貌》(1938)等。

 

左起:刘清明、梁中贤、刘树森、娄琦

 

       会议期间,刘树森还应邀参观了牡丹江师范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与该中心主任梁中贤教授等同事进行了交流,商谈在澳大利亚研究领域的开展合作的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