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动态

澳研中心师生参加“澳大利亚文学翻译论坛”

      首届澳大利亚文学翻译论坛暨纪念李尧教授从事文学翻译38年研讨会2016年10月15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与内蒙古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国内外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会长孙有中教授、迪肯大学荣休教授大卫•沃克(David Walker),以及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安思捷(Jan Adams)的代表、新闻文化处一等秘书白丽霞(Lisa Batman)等嘉宾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的四十几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博士研究生赵玉珍与硕士研究生刘洋应邀参加研讨会并宣读了论文。
      刘树森教授宣读的论文题为《澳大利亚文学中文翻译的历史、特征与影响》,赵玉珍和刘洋宣读的论文分别是《怀特作品的中译语境分析》与《浅析<煤河>中译本的翻译策略与特征》,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澳大利亚文学在中文语境中的翻译与传播。

\

      刘树森教授的论文从文化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双重视角探讨澳大利亚文学中文翻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成就及其特征,并兼论中国澳大利亚研究的发展与中文翻译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包括,虽然在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长达十个世纪之久,远远长于中国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关系史,然而与上述国家和许多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文学中文翻译起步的时间要晚很多。20世纪三十年代末,赵景深率先按照国别文学的概念介绍澳大利亚文学,弥补了历史上的空白;但是他的介绍与评论并没有旋即对澳大利亚文学中译产生显见的影响,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五十年代才出现了零星的澳大利亚文学中译作品。七十年代末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文翻译的澳大利亚作家、作品的体裁与译作数量才得以迅速推展,使得澳大利亚文学在外国文学中译资源中拥有了应有的位置与影响。时至21世纪初叶,中文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文学外译的主要语言之一,相比之下,中文译介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数量以及这些译作在中文语境中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最早译介澳大利亚文学的德语等其它语言在各自语境中的影响。澳大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拥有两千万人口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精髓,能够借助于翻译得以在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文国家传播,与远超其原作读者数量的中文读者进行接触与沟通,无论从什么角度或者层面来看都是一件蔚为壮观、意义深远的事情。